
嘉佑观析 |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三方视角的核心要点
发布时间:2025-03-27 09:06:11
当前,数字经济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天平”如何平衡,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从频发的数据泄露事件到算法滥用争议,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期待与日俱增。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再添关键制度拼图——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办法》的意义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的配套落地细则,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安全与发展”的动态平衡:通过分层审计要求(如处理超1000万人信息的企业需每两年强制审计)精准锚定高风险主体,避免中小企业“一刀切”合规负担;同时引入“主动+被动”双轨机制(企业定期自查与监管触发专项审计)。
该文件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实现从原则性立法到治理范式升级的跨越,从监管部门、企业、专业机构三方构建起“监督—执行—验证”的闭环治理框架。
对监管:通过审计细化执法抓手,推动形成“风险预警—审计介入—整改闭环”的全链条治理。
对企业:倒逼内部合规体系升级,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等高敏感行业需加速调整隐私管理流程。
对行业:催生专业审计服务市场,促进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如自动化合规审计工具)的创新应用。
以下从三方视角解读核心要点:
监管部门
一、风险触发审计
监管部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若发现企业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存在较大风险、可能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或者发生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可要求其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合规审计。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或风险不得重复要求企业开展合规审计。
相关原文:
第五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国家网信部门和其他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以下统称为保护部门),可以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委托专业机构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合规审计:
(一)发现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存在严重影响个人权益或者严重缺乏安全措施等较大风险的;
(二)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可能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的;
(三)发生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导致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或者10万人以上敏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毁损的。
对同一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或者风险,不得重复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
二、双轨并行督查
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的合规审计执行情况进行核查,以确保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并且任何组织或个人发现合规审计中存在违法行为(如企业伪造审计记录、专业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等),均有权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收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
相关原文:
第十六条 保护部门对个人信息处理者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任何组织、个人有权对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中的违法活动向保护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收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
个人信息处理者(企业)
一、定期自行审计
存在处理超过1000万人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合规审计;其他处理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合理频次。合规审计可自行由内部机构完成,也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需参照附件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指引》。
相关原文:
第四条 处理超过1000万人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
第六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自行开展或者按照保护部门要求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的,应当参照本办法附件《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指引》。
二、监管要求审计
1. 提供必要支持
企业需为专业机构正常开展合规审计提供所需的必要支持(数据与权限的全面开放、人员配合与沟通协调、技术设施与安全保障),确保审计正常进行,并承担审计费用(包括专业机构的人力成本、技术工具使用费、差旅费用等直接支出,但不得包含与审计无关的附加服务费用。)。
相关原文:
第八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按照保护部门要求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的,应当为专业机构正常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并承担审计费用。
2. 选定机构与时限要求
当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开展合规审计时,企业应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具体要求选定专业机构。例如,所选机构需符合特定资质标准(如通过《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或满足独立性要求(如未连续三次以上审计同一对象)。企业需在监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这一要求通常适用于存在较高风险或已发生安全事件的情况,以避免因拖延而导致风险进一步扩大。对于复杂情况(如技术系统庞大、数据跨地域处理或涉及多方责任主体),企业如需申请延期,应向监管部门提交详细说明,并在获得批准后方可延长审计期限。
相关原文:
第九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按照保护部门要求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的,应当按照保护部门要求选定专业机构,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情况复杂的,报保护部门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
3. 报送报告与整改义务
审计完成后,需将专业机构出具的合规审计报告(需主要负责人、合规审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专业机构公章)报送监管部门。若在合规审计中发现问题,企业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并向监管部门提交整改报告。
相关原文:
第十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按照保护部门要求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的,在完成合规审计后,应当将专业机构出具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报告报送保护部门。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报告应当由专业机构主要负责人、合规审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专业机构公章。
第十一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按照保护部门要求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的,应当按照保护部门要求对合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在整改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向保护部门报送整改情况报告。
三、内部负责与独立监督
处理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企业需指定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负责合规审计工作。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或业务复杂的企业,需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监督审计情况。
相关原文:
第十二条 处理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指定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负责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工作。
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对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情况进行监督。
专业机构
一、能力与资质要求
为确保专业机构能够有效开展复杂数据处理活动的审查工作,需组建一支具备法律知识、技术能力和审计经验的专业团队。同时,机构应配备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技术设备(如数据安全检测工具等),以保障审计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此外,机构还需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用于覆盖人力成本、技术采购及潜在的法律咨询费用等,确保审计活动的顺利开展。并鼓励专业机构通过认证,认证程序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执行。
相关原文:
第七条 专业机构应当具备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的能力,有与服务相适应的审计人员、场所、设施和资金等。
鼓励相关专业机构通过认证。专业机构的认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独立性与客观性
同一专业机构及其关联机构、同一合规审计负责人不得连续三次以上对同一审计对象开展合规审计,以防止利益关联导致的公正性缺失。同时专业机构不得将审计工作转委托给其他机构,确保审计全程由其直接完成。
违规情形:
lA机构审计2次 → 其子公司A1机构审计第3次。
l某负责人在A机构审计2次 → 跳槽到B机构后继续审计同一对象第3次。
l第1年(A机构)→ 第2年(A机构)→ 第3年(A机构)
(构成"连续三次以上",即使第三次尚未完成)
合规情形:
l第1年(A机构)→ 第2年(A机构)→ 第3年(B机构)
l第1年(A机构)→ 第2年(B机构)→ 第3年(A机构)
(因连续性被中断,可重新计算次数)
相关原文:
第十四条 专业机构不得转委托其他机构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
第十五条 同一专业机构及其关联机构、同一合规审计负责人不得连续三次以上对同一审计对象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
三、职业操守与保密义务
专业机构在合规审计中需诚信正直、公正客观地作出职业判断,并对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个人信息、商业秘密等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或非法提供,并在审计结束后及时删除相关信息。
相关原文:
第十三条 专业机构在从事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信正直,公正客观地作出合规审计职业判断,对在履行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职责中获得的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保密商务信息等应当依法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在合规审计工作结束后及时删除相关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指引
在《办法》的第六条中明确指出,自行开展或者按照监管要求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合规审计的,应当参照本办法附件《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指引》。审计指引中要求个人信息处理活动需确保合法性、透明性和安全性,重点审查特殊场景的单独授权与必要性评估,严格规范跨境数据传输的分级管理,建立便捷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并通过平台规则合规性验证及社会责任披露,最终形成26项审计内容,实现全流程合法合规、风险可控,切实保障个人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整体归类如下图:
结语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从“形式合规”迈向“实质风控”。监管部门通过分类审计与动态监督提升执法精准度;企业借审计优化内控、规避风险;专业机构则需以独立性筑牢公信力。三方合力下,个人信息权益保障与数字经济发展将实现更优平衡。
嘉佑安科运用自动合规检测引擎与隐私合规专家融合的"双维驱动"解决方案,依据《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数据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要求》(征求意见稿)等办法标准,既能为企业提供高效、精准的审计服务,助力其构建覆盖数据处理全场景的定期合规审计机制,同时又能为监管机构委托开展的合规审计工作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