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安科嘉佑安科

知识科普|浅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发布时间:2024-12-16 13:58:0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未成年人接触和使用网络的频率逐渐增加,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66号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什么要制定《条例》? 

1. 未成年人网络普及率高:

据统计,我国未成年人的网络普及率达到95%以上,这意味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友以及三观的形成都与网络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未成年人也面临着网络空间中的多种风险,如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

2. 社会关注度高: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网络空间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个人信息缺乏保护、网络沉迷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3. 法律法规的补充和完善:

《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实施多年,但在网络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理解和适用问题。制定《条例》,可以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对其进行补充、细化和完善。

4. 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条例》明确了政府、学校、家庭、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等各方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有助于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共同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空间。

5.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制定《条例》,营造一个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网络空间,防止他们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关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和短视频,遭受网络欺凌、非理性消费等问题,《条例》有何针对性规定?

1. 网络产品和服务沉迷防治方面:

《条例》中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和规则,设置未成年人模式,并每年向社会公布防沉迷工作情况。

关于网络游戏管理方面,《条例》中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通过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必要手段验证未成年人用户真实身份信息,明确网络游戏适龄提示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并在用户下载、注册、登录界面等位置予以显著提示。

2. 网络欺凌防治方面:

《条例》中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欺凌行为的预警预防、识别监测和处置机制,设置便利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保存遭受网络欺凌记录、行使通知权利的功能、渠道,提供屏蔽陌生用户、发布信息可见范围、禁止转载或者评论发布信息等防护选项。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网络欺凌信息特征库,加强对网络欺凌信息的识别监测。

3. 在规范未成年人网络消费方面:

《条例》中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要求设置未成年模式,并以醒目便捷的方式为监护人提供消费管理功能。

 

《条例》的亮点是什么?

1. 综合性立法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综合立法,该条例涵盖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2. 突出发展权与受保护权的平衡:

在强调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侵害的同时,也注重保障未成年人发展网络素养和数字技能的权利。

3. 严格法律责任:

条例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确保条例的有效实施。

4. 共建良好生态: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共同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良好生态

 

《条例》所涵盖的未成年人年龄范围是什么?

《条例》所涵盖的未成年人年龄范围主要是指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然而,在具体条款中,根据网络活动的性质和风险,可能会设定更为具体的年龄门槛。

例如,在网络信息处理和直播服务方面:

16岁门槛:条例规定16岁以下的是绝对禁止开通直播打赏的功能,16岁以上的虽然可以开通注册,但也应符合特定条件等。

14岁门槛:对于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处理,网络运营者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原则,并征得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外,针对儿童个人信息的网络保护,还有专门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其中明确指出“儿童”是指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

因此,在理解和执行《条例》时,需要根据具体条款和情境,结合未成年人的年龄和身心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结语

《条例》的实施,意味着我们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侵害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部《条例》不仅明确了社会各界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让他们的成长之路更加美好。

上一篇:标准应用| T/TAF 180.2中“小程序个人信息保护规范 第 2 部分:个人信息收集行为”相关条款测评技术解析 下一篇:隐私政策精讲(下):基本要素分析与实例(2)
嘉佑安科嘉佑安科
联系我们联系客服 电话:0592-5837215 / 0592-5837310邮箱:jy@kaijia.com
嘉佑安科公众号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厦门嘉佑安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关于我们|新闻动态